帶小孩參觀美術館,父母親總是得一再提醒不能觸碰展品,不過,在「高雄兒童美術館」的「觸覺探險地」展覽,父母親可以少去許多擔心,因為這項展覽就希望參觀者多觸摸展品。高美館表示,人類太過依賴視覺,因而削弱的其他感官的的力量,這項展覽從觸覺出發邀請參觀者找回觸覺記憶。(林憲源報導)
「高雄兒童美術館」策畫這項「觸覺探險地」展覽,邀請多位藝術家從日常生活常見的素材,創作可觸碰的藝術品。這項展覽的一開始就準備的很多不同觸感的日常生活用品,像是大理石,玻璃,泡棉,菜瓜布等,先讓參觀者藉由觸碰認識不同材質的軟硬粗細紋理,接著就由參觀者觸摸暗箱中的物品,靠著觸覺來辨識。高美館館長謝佩霓說,別小看這個教具遊戲,對於觸覺系統運作不正常的孩子,他們無法經由觸摸辨識物體的形狀軟硬。
高美館表示人類因為長期觸覺與視覺經驗的累積,讓我們從視覺就能知道物品的觸感,但太依賴眼睛卻也削弱了其他感官的能力,這項展覽邀請多位藝術家以日常生活中可見的素材,為孩子量身打造可以觸碰的藝術品,像是林建佑的《啾啾嘴呼氣體》,外表以奶嘴做裝飾,像個大型的發光體,吸引孩子的目光;當孩子爬進作品中,身體感受透明氣球輕輕吹出的微風,喚醒皮膚的記憶。陳妍伊《褪色的白》,以三隻水果網做的北極熊和吸音棉為材質的小白屋,提醒人們注意暖化議題;爬進小屋,探索、發呆,做白日夢。康雅筑的《奇幻房櫥》,為孩子製造如夢似幻的大衣櫥小房子。丟棄的腳踏車廢輪胎所做的背心,讓孩子感受衣服壓在身體的重量,有別於日常穿衣經驗;回收的黃色警戒線在藝術家巧手下,成為一頂超有趣的帽子,戴著它,瞬間高了二十幾公分。林玉婷的〈蛋糕房子〉看起來色香味具全,放在櫥窗外,勾引大小朋友觸摸的渴望;陳奕彰的〈靜止〉讓孩子想摸看看鐵做的水果和生活的水果有什麼不同。
這項展覽也在現場準備各種材料,鼓勵參觀的小朋友自己動手做。
文章來源: 中廣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