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

扮蜜蜂找答案 教案大展創意


【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】世界各地的蜜蜂面臨消失危機,人類該如何因應?嘉義市宏仁女中老師陳恆毅設計創意教案,引導學生找出蜜蜂消失的原因。學生穿上輕便雨衣、黏上黑色膠帶,扮演採蜜過程遭遇困難的小蜜蜂,課堂宛如一場闖關賽。

台灣微軟推出「全球夥伴學習計畫」,提供最新資訊軟體和傳播科技,鼓勵學校老師設計創意教案。23日的創意教師頒獎典禮中,高中職組由高雄市三信家商老師楊淑惠獲得優勝,國中、國小組首獎分別由嘉義市宏仁女中陳恒毅、台北市中山國小教師江美惠拿下。

▲高雄市三信家商教師楊淑惠(左起)、嘉義市宏仁女中教師陳恒毅及台北市中山國小教師江美惠,分別拿下微軟創意教師高中職組、國中組及國小組優勝,23日接受表揚。(圖文/郭晉瑋)

從探索失蹤原因開始宏仁女中的化學老師陳恒毅表示,2007年後,全球各地包括美國、法國、加拿大等,陸續發現蜜蜂大量失蹤。原先人類對此現象並未感到太在意,認為蜜蜂異常消失,頂多是蜂蜜產量變少而已。

陳恒毅指出,所有開花植物中,80%仰賴昆蟲授粉,其中又以蜜蜂最有效率。大陸四川某個盛產梨子的區域,因為蜜蜂失蹤導致梨子無法結果,整個產業大受影響,人類才開始慢慢意識到「蜂群衰竭失調」現象的嚴重性。

以「蜜蜂不見了」為主題設計教案,陳恒毅採取PBL(Project Basic Learning)專題式教學進行。一開始,陳恒毅不直接向學生解釋蜂群衰竭失調現象,請學生上網找答案,提出可能造成蜜蜂消失的原因。找出可能原因後,逐步引導學生提出解決問題辦法,並將成果拍攝成「拯救蜜蜂」影片上傳。

引導學生自己找答案PBL教學法打破以往老師上對下傳授知識方式,以學生作為主角,輪流上台分享學習成果,師長在台下聆聽、給予回饋。從小組討論、蒐集資料、創意發想過程中,培養學生的多元表達能力。

陳恒毅表示,第一批參與教案的學生,已從國三直升校內高一。和其他同齡學生相比,他觀察這群學生學習主動性很高,遇到問題不會直接丟給老師,而會自行找出解決方法。他表示,雖然這不代表這群學生們的課業一定能突飛猛進,但在將學習主導權還給學生的過程中,「說不定下一個導演或科學家就在裡面」。

想像50年後的新世界高中職組老師楊淑惠則是將主題式教學融入英文課堂,設計「Smart Move智慧運輸」教案。她指出,1962年,美國曾經有部卡通《傑生一家》(The Jetsons),描述傑生一家這個未來家庭,搭飛行車上下班、購買電視上的食品雜貨、穿太空鞋在牆壁上行走。

當時有些觀眾認為這卡通片可能預測未來,50年後,現代科技似乎使這些預測成為可能。透過影片,楊淑惠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週邊的交通問題,想像50年後的科技能如何解決這些問題。

蒐集多元材料解決問題學生觀察,搭乘輪椅的民眾上下公車時,常因高度產生障礙。學生想像未來的公車具備自動感應裝置,遇到乘坐輪椅的民眾就能自動伸出滑梯,上車後還可利用輪胎固定按鈕,避免輪椅因煞車滑動而產生危險。

楊淑惠表示,學生在找出解決交通問題方法時,並非天馬行空地想像。她要求學生必須一一完成各項任務,包含採訪機器人創意競賽得獎者、參觀天才達文西特展,透過書本、網站、問卷調查方式蒐集和主題相關的資料。

特別的是,楊淑惠要求各組學生必須定期撰寫「合作學習日誌」,在網站上隨時更新進度,家長也可參與網路討論,給予學生評比或意見。她表示,透過相互觀摩,學生可以比較自己的和同儕的優缺點,家長藉此增進親子互動,讓學習延伸到教室外。

文章來源: 台灣立報

推薦網站: 浴缸, 和成省水馬桶, 水龍頭, 蒸汽機, 淋浴拉門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