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想完全靠政府買房 真難」(陳鳳如報導)
內政部日前宣布第一批「社會住宅」興建地點,包括萬華青年段、松山寶清段等五個基地,預估可以興建一千六百多戶的社會住宅。這批社會住宅預定在明年十二月底前動工,完工後將優先讓社會經濟弱勢者申請租用。
對此,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發言人彭揚凱表示,雖然政府對興建社會住宅已經有具體承諾,但未來要怎麼蓋、如何管理,這些細節都還沒說清楚。「接下來具體要怎麼蓋,未來怎麼經營管理,接下來一年有比較多的時間,行政單位應該要好好規劃。我們主張要一定把這些東西都談清楚才要蓋,例如:未來可以住誰、租金怎麼訂,蓋好後的經營模式,把這些東西都談清楚再來蓋比較好。不然的話,沒有想清楚硬蓋出來,未來可能會有非常多實際上使用跟管理的問題,搞不好會不會反而因為社會住宅蓋得不好或設計不好,反而變成貧民窟,我覺得這反而是不好的一件事。」
彭揚凱也說,國內社會住宅政策缺乏法源依據,行政單位預計在立法院下會期將住宅法草案送到立法院審查,到時聯盟將緊盯法案內容,希望住宅法能夠儘快三讀通過。
政府在五都選舉前宣布社會住宅興建案,有學者認為,社會住宅涉及住宅政策和社會福利,不宜草率提出。玄奘大學財經系副教授花敬群說,「它是一個整個住宅制度或社會福利政策重大轉折、大方向的重新定調,但相關的法令制度都還沒有,所以怎麼樣透過住宅法的立法,讓社會住宅有它的法源依據,才可以衍生出相關預算和配套措施,這些都是最根本的事,應該先做,而不是在短期的選舉因素下,某些人說了就算,想到哪做到哪,我覺得這都會讓社會住宅這麼重要的一件事,反而淪為一種政治口水。」
花敬群更以歐洲、新加坡等國家的社會住宅政策為例表示,歐洲和新加坡分別經過了一百年和五十年左右時間,才有如今的社會住宅規模,顯見要讓弱勢族群有房子可住的社會住宅政策,絕對不能急就章。
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經理蘇啟榮認為,近三年來,台北縣、市住宅平均每年新完工的戶數大約有四萬兩千戶,他說,這一千六百多戶的社會住宅新增供給,只占台北縣、市每年新增房屋供給的百分之四,加上只租不售,能夠入住的對象又有限制,因此並不會影響到一般房市。
其實,社會住宅只是整體住宅政策的一環,台北縣、市房價持續高漲,政府在設法照顧弱勢族群時,是否忽略了中產階級?雖然,捷運林口A7站的合宜住宅、預計要在民國102年完成,但除了林口,其他地區的合宜住宅興建計畫、時程都還不明朗,不禁讓民眾要問,要等到什麼,這些合宜住宅才能全部都蓋好,到時自己是否又能夠符合申購條件、幸運抽中一戶。
有便捷交通,才能讓在城內工作的民眾、願意居住在郊區,無奈交通建設緩慢,加上目前政府採取健全房市、而非平抑房價的房市政策,一般民眾要想買到或住到平價住宅,恐怕還很困難。
文章來源: 中廣
文章轉載: http://house.iphone-seo.info/news.html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