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29日 星期二

李亞飛來台再找兩岸互信


(中央社記者劉正慶特稿)繼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日前在澳洲提「92共識」是兩岸共同政治基礎後,來台出席「和平創富論壇」的海協會副會長李亞飛也一再重複「92共識」,海陸人士認為,對岸用意是再累積互信。



從李亞飛在「和平創富論壇」致詞、拜會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時的談話脈胳來看,「92共識」是兩岸增加互信的基礎,而互信是暫時擱置爭議的前提,至於兩岸擱置爭議就是儘量求同、不是挑異。

雖然外界揣測大陸最近連番多次重提「92共識」,是對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在美國否認大陸在經濟合作協議(ECFA)中讓利、並呼籲大陸廢止反分裂國家法的間接回應,但海陸人士表示,「92共識」的本質就是擱置爭議,以「92共識」創造模糊空間後,兩岸關係才能繼續往前走。

什麼是「92共識」?馬英九總統近期的說法是,1992年台灣和大陸達成「一個中國,各自表述」的共識,但台灣表述的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,沒有第2個解釋,這也是兩岸復談的基礎。

大陸對「92共識」的立場,按李亞飛今天的說法,就是雙方「各自以口頭方式,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」,不過,他並沒有明確、一字一句的說出「92共識」就是「一個中國,各自表述」。

其實,早在馬總統執政前,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於2008年3月和美國前總統小布希熱線對話中,便向美國表示,「中國希望和台灣在一中各表的『92共識』上恢復協商」,前國安會祕書長蘇起當時預判,2008年5月20日國民黨接替執政後,兩岸應該很快就可以恢復談判。

布胡在台灣政黨輪替後的對話,大陸權威官方媒體新華社事後在英文稿中有提到「一中各表」的「92共識」,但中文稿卻不見了「一中各表」,不僅代表「一中各表」內外有別,這也是在告訴台灣,未來牽扯到一個中國等政治敏感性話題,請提「92共識」。

熟悉兩岸事務人士說,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和胡錦濤在2005年達成的兩岸和平願景,最大基礎正是「92共識」,「壞就壞在賴幸媛不僅不提,反而說了一些兩岸存在的『異』,而且是在美國講,這就讓對岸認為雙方失去了互信的基礎。」

對於「92共識」,台灣朝野仍是公說公有理、婆說婆有理,兩岸的認知更無法透過文字表意,這位人士說,兩岸要累積互信就不要戳破「92共識」的模糊空間,更不要急於在一時半會弄清楚,如此兩岸關係發展才能繼續邁進。

輿論和專家探討了10多年的「92共識」,按佛學禪宗的說法,已經是「離文字相,離語言相」,再爭論背後的真義,不僅徒勞無功,也會失去兩岸互信基礎,與其如此,倒不如「不立文字,教外別傳,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」。990811

文章來源: 中央社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