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

看問題ECFA是為簽而簽嗎?!


儘管一場反ECFA大遊行本周六(26日)即將登場,但兩岸洽簽經濟協議(ECFA)的腳步並未受到影響,反而是快馬加鞭,大陸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等人今(23)日即將來台進行第5次江陳會的預備性磋商,合併ECFA第4次正式協商可望本周四(24日)舉行,並將正式交換ECFA早期收穫清單,預計下周即可望正式簽署ECFA。



對於備受外界質疑以及遭在野黨批評為黑箱作業的早收清單,更可望在24日雙方正式交換後公布,屆時各界將可一窺其中端倪。而為了爭取各界對ECFA的支持,經濟部長施顏祥與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將向立法院報告,經濟部也將針對產業界召開說明會。

由於早收清單尚未公布,因此目前還無法確定近來備受討論的石化、工具機究竟有無納入,以及納入的項目是否為國內業者所引頸企盼的。如果未能納入,馬英九總統也表示,不排除有第二次的早收清單,也就是說,這次沒辦法納入早收的,等簽了ECFA後可以再談,但馬總統沒法保證的,卻是這次沒列入的一定可以納入第二次的早收清單?以及第二次早收清單到底要多久才能出來?

回想起馬政府剛開始推動ECFA時,就是以將石化中上游、紡織、面板、機械、汽車及其零組件等產業納入早收清單為訴求,來爭取產業界的支持,不過,先是面板從早收清單中消失、接著是汽車、再來是石化,雖然大家都知道,早收清單本來就不可能將所有產業全部納入,但對這些幫政府背書的業者而言,又是情何以堪?

政府既然當初評估這些產業有納入早收清單的必要,卻又為了要趕在6月底前簽署,不得不放棄,是否意謂著其實不簽或不納入早收清單也沒關係?如果大陸不願「讓利」讓這些產業現在就享有早收的利益,誰又能保證,大陸在半年或1年後就一定會放呢?

文章來源: NOWnews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