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31日 星期四

綠堅持反ECFA 咬定台灣開放一定越來越多


「民進黨堅持反ECFA 咬定台灣一定開放越來越多 」(黃悅嬌報導)



兩岸經濟協議ECFA早收清單出爐,我方早收清單取得539項,總出口金額達138.4億美元,大陸早收清單取得項目267項,金額28.6億美元。我方取得項目是對岸兩倍,總金額則是五倍。中國對台灣空前的「讓利」,但綠營疑慮不減。

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質疑,中國刻意「讓利」別有政治意圖,馬政府過份強調早收清單,更是轉移了焦點。蔡英文:『我們要問政府,中國為什麼在這時候要刻意讓利這些,那他政治意圖是什麼?他現在政治意圖是什麼?是不是試圖要影響我們的政治生態跟民主的競爭?現在這個政府把所有焦點放在清單上,是一個轉移焦點作法,ECFA真正問題是長期性結構性問題,我們要問的是說,政府對它長期性、結構性面向,有沒有告訴我們過?』

民進黨ECFA情勢因應小組發言人郭正亮指出,檢視ECFA早收清單,獲利的是大財團、大企業,受害的卻是傳統中小企業。郭正亮:『因為事實上我們出口早收部份,大部份獲利者都是大企業,但大陸來台的早收衝擊都是中小企,所涉及的就業人口遠比大陸大。』

綠營倚重的財經智囊、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指出,當前焦點全部放在早收清單,只看到短期的利益,沒看到風險。依照WTO規範,未來十年內,兩岸的人員、資金、技術、產品、服務等等都必須開放,中國的農產品、中國勞工這次未納早收清單,不代表未來十年內都不會。林向愷:『國民黨一直在講,這一次的談判過程裡面,中國勞工農產品未沒有成為談判議題,但這不表示未來的十年或未來的談判過程裡,這個議題不會成為談判議題,因為很清楚中國簽ECFA首要目標是追求經貿正常化,就是要台灣開放2194產品。』

另一位親綠的經濟學者王塗發也認為,早收清單只是「頭期款」,依據中國商務部去年十月的研究報告,指責台灣未履行WTO承諾,仍禁止中國2194項商品進口,其中包括834項農產品,要求撤除。而ECFA文本序言中明白揭示,「雙方同意本著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基本原則,考量雙方經濟條件,逐步減少或消除彼此間貿易和投資障礙,創造公平的貿易投資環境」,將為逐步開放埋下伏筆。王塗發:『在這個去年十月公布的研究報告裡提出,中國對台灣商品全面開放,但台灣卻未履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承諾,仍禁止中國2194種商品輸入,他說這很不公平的,要求台灣要公平合理,這些就是要拿掉,就是剛我們所謂的創造公平的貿易投資環境。』

ECFA是經濟架構協議,簽署ECFA之後,兩岸將共組「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」做為協商平台,負責後續協商談判、協議執行、爭端的解決及協議的解釋。民進黨ECFA情勢因應小組發言人郭正亮憂心,此一機制等於是複製香港的CEPA模式,將雙方貿易糾紛放在一中市場架構底下處理,放棄循WTO的國際解決模式,傷害台灣的主體性。郭正亮:『這種把兩岸經濟完全用一中市場架構模式處理,等於往一中市場模式鋪路,對台灣主體性很大的傷害。』

學者林向愷批評,簽訂ECFA之後,成立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處理後續協商,等於是空白授權,且不受國會監督。林向愷:『我們把空白支票,台灣經濟發展何去何從的空白支票,開給國、共雙方去處理,這本書到最後寫完了,台灣人民可能無從置喙,國會也無從監督。』

兩岸關係的敏感特殊,讓經濟協議無法只是單純的經濟議題。早收清單雖然確定,但綠營仍持續釋出對ECFA的疑慮,「反ECFA」的政治效應繼續發展,是利多還是利空?仍待觀察。

文章來源: 中廣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