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14日 星期一

巴卡路耐 紀錄都蘭少年蛻變


【記者呂淑姮台北報導】在海邊摔角、撒網捕魚抓海膽,和大海相生相伴,這是傳統阿美族男性的日常生活。技藝傳承的方式,自然就是由前輩來指導後輩,讓少年在練習和實作的過程中蛻變成人



台東縣東河鄉都蘭部落日前舉辦豐年祭與成年禮祭儀,今年是都蘭部落年齡階級制度中,每5年晉級一次的時刻。都蘭部落巴奈合唱團總幹事林正春說,12到16歲之間的少年在經過訓練之後,才可以加入年齡階級制度,「巴卡路耐」意思是「青少年」。

命名取材時事

都蘭部落的每一個年齡階層都有其命名方式,讓人從命名就知道對方大概年紀。近年命名制度是從時事取材居多,例如林正春是「拉國中」,當年台灣開始實施9年國教;「拉千禧」則是成年禮時碰到千禧年。

至於這次最新的命名會採用什麼名字,林正春說,目前由族裡75歲以上的耆老們在討論,可能的命名來源例如88風災、或者病逝於中國前前代頭目的名字。命名典禮會在今年10月或者明年元旦舉行。

以《誰在那邊唱》入圍台北電影節的阿美族導演龍男‧以撒克‧凡亞思,在都蘭部落成年禮時拍攝了《巴卡路耐》紀錄片。他說,希望透過紀錄片來讓漢人朋友瞭解,原住民如何傳承保留自己的文化。

龍男‧以撒克‧凡亞思說,拍攝內容就是少年們的受訓過程,包括傳統技藝練習、體能訓練,這在以前是落實在每一天的生活裡,但現在社會型態不同,大家只能在放假的時候回到部落中學習。

「帶姪兒去參加,他覺得很累、很辛苦,卻又很想繼續接受訓練。」龍男‧以撒克‧凡亞思說,想拍出阿美族少年們在碰到困難時的挫折與克服的快樂。

負責訓練少年們的是圖騰樂團主唱、「拉千禧」Suming:「就是教他們如何靠自己想辦法活著啊!」Suming對訓練過程下了如此詮釋。

包括傳統舞蹈、生活用品自製、捕魚、體能訓練,每天早上6點起床,運動之後自己打點早餐,捕魚也要學會料理。Suming 說,被訓練的少年們似乎都很怕他,但是除了身體不適的人之外,沒有人會中途放棄。

女性教育由母親傳承

Suming也提到,成年禮是針對男性的訓練,按照傳統習俗是禁止女性在場的。阿美族女性的教育,早期都由母親教育女兒,再由女性繼承家業。

但是目前在原鄉部落中,很多家庭都是父母外出工作、子女隔代教養。如果少女沒有母親在身邊帶領學習,也能藉由成年禮機會,安排部落裡的阿姨或者大姐姐們教導,認識傳統的阿美族文化。

龍男‧以撒克‧凡亞思表示,年底前可將《巴卡路耐》紀錄片完成,能在都蘭部落首映;紀錄片音樂則由主角之一Suming製作,希望將阿美族少年成長歷程用輕鬆的方式呈現給觀眾。

文章來源: 台灣立報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